现代企业管理下的灵活用工
一、取势
随着各项科技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于企业的人员管理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企业员工的雇佣也由单一的固定劳动合同制衍生出了若干新的雇佣形式。最近“灵活用工”一度成为人力资源界的热词。根据国内某知名上市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财务报告显示,灵活用工在其整体营业收入的贡献中所占比例最大,并且呈明显上升趋势。
采取灵活用工——即企业不再单一的雇佣标准工时的劳动合同用工,而是结合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用工、业务外包等多种用工方式。不是清洁工、临时工就是灵活用工,而是怎样找到我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让用工方式更自由,符合雇佣双方需求。
二、明道
在欧美一些国家,灵活用工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来解决突增的、巅峰期的、季节性的人员需求,以及在内部资源无法满足业务需求时获得特殊专业性人才,替代缺席员工等。
人力资源技术市场正在迅速变化,近两年在互联网大环境的冲击下,“灵活用工”渐渐成为众多如服务、餐饮、新零售、互联网企业等行业的新型用工模式。以“零工”人员替代全职人员的“灵活用工”模式,使得企业可以更高效地进行人员管理,从而节省企业运营及人力成本。在尝试到了“灵活用工”模式带来的红利之后,更多企业选择了该用工模式,推动了“灵活用工”市场的发展。
三、优术
灵活用工区别于固定全职用工,是企业基于用人需求的波峰波谷、灵活地按需雇佣人才、企业与人才不建立正式的全职劳动关系的全新用工模式。此种人力资源按照需求随时使用,随时停止。模式更为灵活,不需要付出额外费用,也不需要复杂的入离职流程,企业节省了成本,人才价值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灵活用工人群种类大致分为3种,即兼职、自由职业者和合同工3类。在灵活用工方面应注意把握一下几种情况。
1、选择适合自己单位的用工方式,好的不一定是合适的。灵活用工虽然方便,灵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人成本,减少繁杂事项。但并不适合所有岗位。
爱尔兰管理学作家查尔斯•汉迪在其《非理性时代》一书中提出了三叶草组织型态,形容企业应由三组迥然不同的人员组成:
一是专业核心人员,包括专业、技术、管理员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其绩效与报酬息息相关;
二是外包人员,企业将非核心工作外包给外包商或个人,以集中发展核心业务,外包人员领取服务费;
三是临时及兼职人员,企业可根据业务需求及时增减人力,临时人员除了提供传统的初级劳动力外,也可能提供经验丰富且创造能力的人力,如顾问、财务人员等。
2、灵活用工人员的管理。不管是从第三方平台还是自己签订的灵活用工人员的考勤,纪律,员工手册,企业文化等都要做好宣传与管理。不能只关注眼前利益而忽略长期风险。要关注第三方平台或自身用工的合法合规性,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预测与评估能力。
3、对所有灵活用工人员,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要时刻关注员工动态与发展,提升培训实效,并通过绩效管理的手段帮助员工提升绩效。
4、企业要了解市场薪资行情,结合市场行情给出一个合理的薪资范围。不能只追求低成本,也要保持相对的人员稳定。
山雨欲来风满楼,每个企业都应该面对市场、产品的不断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组织管理,让管理的发展跟得上市场的发展!
本文作者:奥奕咨询顾问 Kevin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咨询电话400-6551-698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