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奕咨询

加班“内卷”不如提升企业效率

来源:奥奕咨询  作者:Kevin  时间:2021-06-28
互联网公司“996、大小周”的工作文化一直以来备受舆论吐槽,前段时间,国内某互联网巨头企业要求员工18点下班、试点取消“996”工作制度的消息一度冲上热搜。在这个问题上网上也开始了各式各样的争论,有网友认为这是互联网大厂进步的开始,也有网友表示这只是套路,工作还是要拿回家做完。而该企业的官方回应称是为了鼓励员工劳逸结合,提升工作效率。重点是在提升工作效率上,那么强制6点下班真能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吗?
 
很多公司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公司内几乎每个人都很忙,几乎每个部门都忙不过来,但最终整体效率低下,又不知如何改善。不同的公司的效率情况差异很大,既与企业管理的水平有关,也跟工作的性质有关。
 
1、工作流程不完善,流程是企业运营的基础,一个企业的效率低下首先应检查企业的流程是否合理、简洁和高效,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在进行设计、再造流程和流程优化工作,就是要达到提升企业效率的目的。
 
2、管理制度不科学,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推进流程的实施,服务管理制度和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制度之间是否相互掣肘和矛盾,都是影响企业工作效率的因素。
 
3、企业监管不到位,或监管越位、监管手段落后、组织内部的政治架构复杂,这些都会大大降低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营效率。
 
4、技术手段不匹配,尤其在制造业里最明显,先进的设备不仅效率高而且工作质量也有保证。
 
5、员工技能不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极大地决定着工作效率,从公司角度来看,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自然也需要提高每个员工的个体产能。
 
即便是996,个体产能跟不上团队,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又怎么会高,所以提升企业效率,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升员工个体产能。从管理者角度来看,主要是要先搞清楚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这三个问题。 “做什么?”是为了要让每个员工在任何时候都清楚自己应该去干什么。具体来说就是先将目标分解成任务,责任到人;其次明确方法的边界和结果的标准,并设定中间节点以及截止时间;最后跟进和反馈。“怎么做?”要让员工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优的方案,同时企业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以及部门之间的协同,以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为什么做?”是为目标赋予意义,有明确的工作规划,合理安排工作,才能清晰掌握自己的时间,分清工作内容的主次顺序,高效完成工作。
 
企业增效不仅靠员工个体产能的提升,还需要管理者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任何目标都应该考虑时间的限定。不但要确定最终目标的完成时间,还要设立多个小时间段上的“时间里程碑”,以便进行工作进度的监控。
 
企业是一个整体,不是靠某一个人来运转的,而是要靠所有的员工高效率的配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和价值。当员工的个体产能、能力、协作效率都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也随之而提升,那么又何必需要员工加班内卷呢?